您的位置  首页 >> 办学特色 >> 学科教研 >> 正文
初中思想品德课中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来源:本站 | 作者:本站 | 日期:2014年4月17日 | 浏览2235 次] 字体:[ ]

 

初中思想品德课中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濮阳市特殊教育学校  孙成宝  13939389398

 

科目:初中思想品德

内容提要:新课程要求确立新的学习方式,因此,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成为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从根本上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才能适应当前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要求。

传统的教学,往往把学生当成一个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老师教学生多少知识,几乎就要求学生掌握多少。学生所学的知识是死知识,学生掌握的技能是没有创新的技能。传统教学方式把教师作为教学过程中的主角,忽视学生的地位。

 新课程则彻底扬弃了传统的思想政治课教材那种说理型、灌输型的呈现方式,代之以活动型、探究型的新的呈现方式,倡导以“主动探究合作”为主要特征的学习方式,从而促进学生思想品德课学习方式的转变。
      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是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从根本上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才能适应当前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要求。我对新课改下思想品德课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进行探讨:

 一、课程要求确立新的学习方式
      我们认为:学习方式是学习者在长期的学习活动过程中逐渐形成的相对稳定、具有鲜明个性特征的学习偏爱或倾向,反映学习者以什么样的行为和认知方式去完成学习任务的习惯性。而传统的学习方式以被动性、接受性为主要特征,学生的主体性失去,从而使学习异化为一种外在于学生的控制力量,并将导致人的主体性、主动性不能得到充分发挥。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倡导以“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为主要特征的学习方式。
     (一)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关注学习者的主体性和能动性,是由学生自主支配的学习方式。主动性是自主学习的基本品质,它在学生学习活动中表现为"我要学"。"我要学"是基于学生对学习的一种内在需要。学生学习的内在需要,一方面表现为学习兴趣。学生有了学习兴趣, 就是一种享受、一种愉快的体验,另一方面表现为学习责任,学习是谁的事情,谁应当对学生的学习承担责任?教师当然应该对学生的学习负责。只有当学习的责任真正地从教师身上转移到学生身上,学生自觉地担负起学习的责任时,学生的学习才是一种真正的自主学习。
    (二)探究学习
  学习过程除了被动接受知识外,还存在大量的发现与探究等认识活动。新课程要求学习方式的转变,就是要转变单一的被动接受式的学习,把学习过程之中的发现、探究等认识活动凸显出来,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倡导探究学习。探究学习也称为发现学习,其本质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是问题性。问题是发现性学习的起点和主线,也是发现性学习的归宿。发现性学习是以问题为中心的学习,问题是这种学习方式的核心。第二是过程性。相对而言,接受性学习重结论,发现性学习重过程。第三是开放性。接受性学习是一种封闭性的学习,其特点是学习目标单一化、学习过程程序化、学习评价标准化;发现性学习则是一种开放性的学习,其特点是学习目标整体化、学习过程个性化、学习评价多元化。发现性学习注重知识,更注重能力,注重认知,也注重情感体验。
    (三)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指的是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的学习方式。作为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和教学观念,合作学习的主要活动是小组成员的合作学习活动,它首先要制定一个小组学习目标,然后通过合作学习活动对小组总体表现进行评价。合作学习的展开,往往是在自学的基础上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内讨论的,合作学习的另一种形式是在小组合作学习的基础上进行全班交流和全校交流。合作学习对学生的学习和认知有积极的意义:合作学习能够激发创造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技能的培养;合作学习有利于学生之间的交流沟通,培养团队精神,凝聚人心,增进认识与理解;合作学习促使学生进行不断地自我反省。
      二、思品课如何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一)教师要确立新的教学观、转变教学方式
    在很多教师的概念中,教学就是"讲课",就是把书本知识传递给学生。这种教学观使得教学过程成为单向度的信息传递,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成为单一的传递信息与接受倍息的关系,一开始就把教师的教作为主动的活动,把学生的学作为被动的活动来看待。
      一位日本教师的做法很值得我们深思和学习。在一堂小学美术课上,老师教学生画苹果,他发现有位学生画了个方苹果,于是就耐心询问:"苹果都是圆的,你为什么画成方的呢?"学生回答说:"我看见妈妈买回家的苹果放在餐桌上,一不小心,滚到地上就摔坏了,我想苹果是方的,那该多好啊!"教师鼓励:"你真会动脑筋,祝你能早日培育出方苹果!"事实上,喜欢"异想天开"的学生,往往是最有创造潜力、最具发展前途的人。因此,教师应大胆面对学生的想象,应加倍关注爱幻想、爱标新立异、有独特见解的学生,充分挖掘其"异想天开"中的合理因素。  

    (二)引导学生在情感体验中主动感悟道德认识
      情感的感染与道德的领悟是密不可分的,拥有良好情感是每个学生学好思品课的内在驱动力。如何促进良好品德的内化?我认为,关键在于学生是否能在情境中体验真情实感,从而自觉感悟道德认识。在旧的教学模式中,情境的创设均由教师事先设定,有的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相距甚远。在新的学习方式中,情境的创设可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由教师创设,也可由学生自己主动地构建,不论采取何种方式,均要突出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
       在学习“个体与集体的关系”时,我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既准备了活动的情境,又注意创设问题情境:首先让学生拿出课前就准备的筷子,然后每人把一根折断,再折两根、三根等的折,当他们使尽力气也折不断一把时,我顺势提问:为什么一根棒容易断而一把棒难折断呢?学生立刻就能明白:团结就是力量、集体力量大的道理。学生在兴趣浓的情况下不知不觉地提高了道德认识,增强了团结协作的意识。下节课,大家一起交流、研讨。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许多学生会由一个对“团结、协作”理解不深、合作意识不强的个体,变为关心集体、懂得团结同学的好学生。
    (三)把课堂还给学生,使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
    教学是师生双方的互动过程。《思想品德》教学,教师要切实放弃传统的"独舞"式灌输,将课堂还给学生,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让课堂成为学生自主创生的舞台。 
      1、把读的权利还给学生。读书是学习的重要方式,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读书。在课堂上,教师要让学生进行任务型阅读,即在课前或课中把教学目标展示给学生,并提出阅读任务,即通过阅读提出问题或准备一至两个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史实或事例。通过这样的阅读,使学生学会理解和分析教材,自主提出问题。

    2、把说的机会让给学生。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勇于表现,学习分析与归纳,学会倾听与说服,鼓励学生走上讲台,展示自己的观点和才能,促进学生的自信心和创新胆识的发展。学生在活动、阅读的基础上,可以结合心灵导航的内容,谈心得、谈体会,鼓励学生大胆的说,大胆的讲,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升华。激励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思考,产生做有道德的人的强烈愿望。
    3、把议的时间交给学生。《思想品德》教材设计了许多活动的小栏目,如“出谋划策”、“角色扮演”、“出点子”、“小小故事会”等,这些栏目的运用,对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和合作学习有着重要的作用。课堂上一定要留出时间和空间,采取分组讨论,让学生围绕主题自主思考、按照“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办”的逻辑层次思考问题,提出看法,想象结果,自我教育。例如,在“培养正确学习观念”教学中,我以一个初中生写在日记中的心理困惑“为什么要学习”为话题分组讨论,并要求把讨论的结果派代表在全班交流。同学们都对这一贴近自己思想的话题表现出极大的兴趣,讨论十分热烈。
      4、把练的情趣留给学生。课堂上的"练"不是单纯的做习题,而是要通过 “小制作”、“提建议”、“讲演”、“角色扮演”、“金点子征集”等多种活动形式,让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充分调动学生各种感官,进行尝试和体验,练出兴趣,练出能力。在教学中,我以活动为主线贯穿课堂教学,把活动留给学生。   

总之,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是课堂质量提高的重要环节,以此为基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思想品德的学习过程中得到能力的提高,更好地实现课程标准要求的,充分体现新课程的理念。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文章

相关专题

  • ·专题1信息无
  • ·专题2信息无
更多..·相关评论
    ·暂无相关评论
用户名: 游客: 电子邮件: 游客: 验证码:
评论内容:(100字以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