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办学特色 >> 学科教研 >> 正文
实行分类教学 提高教学质量
[来源:本站 | 作者:本站 | 日期:2014年4月17日 | 浏览2596 次] 字体:[ ]

               

实行分类教学  提高教学质量

 

濮阳市特殊教育学校   苗 会   13949706906

 

科目:小学数学

内容提要:分类教学能够最大程度的激发不同层次学生的优势及潜能,也是秉承孔子“因材施教”的颇为有效的教学方法。本文把学生分类,对教材处理,课堂上再进行分类教学,让“基本生”和“余力生”都能够发散思维,拓宽思路,提高教学效率。

聋生由于其致聋原因的复杂、致聋时间的早晚、所处的家庭环境、入学前所受的学前教育等方面的不同,入学后明显地出现了智力与听力的参差不齐。对于这样一群人数不多,但情况相对复杂的聋生,实行同教材同进度要求的“一刀切”的课堂教学模式,必将造成严重的不平衡。而以中等聋生为标准,兼顾两头,采用课外补课与开小灶相结合的形式,但是这种做法对优秀学生的提高很难做到系统,对差生的帮助很难做到切合实际,而大量的课堂学习时间并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

针对聋生之间客观存在的差异,为了更好地调动每个聋生的学习积极性,根据聋生的整体素质结构差异的形成原因、性质和特点以及他们入校以来所表现出的学习和发展的实际情况,本着“打好基础,尽其所能,促进发展”的总目标,注重发展每个聋生的优势及潜能,激励每个聋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我在不断的实践中,摸索着进行分类教学。

一、聋生的分类:聋生是我们教学的对象,分析研究每个两耳失聪的学生的特点是教师取得教学成功的前提。因材施教的原则要求教师针对聋生的个体差异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但是由于班级较多,师生通过口形、手势、书面语进行沟通相对于通过有声语言的交流速度要慢。在短短四十分钟的课堂教学中照顾了全体,就难免忽略了个体,而注重了个别教学就会影响课堂教学的整体效果,显得零碎杂乱。对聋生的分类教学既能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又能大面积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由于聋生的听力和智力都不相同,我在给聋生分类时采用了“智商第一、听力第二”的综合标准把聋生分成“基本生”和“余力生”两类。“基本生”包括班级的中差生,“余力生”是指学习有潜力可挖的学生。

根据这两类聋生的实际情况制定不同的教学计划,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也作相应的调整和变动。教学目标:“基本生”主要是要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发展自控能力,逐步提高学习成绩,切实掌握大纲规定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余力生”注重进行语言与思维的训练,培养自学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增强竞争意识。教学内容:“基本生”紧扣课本,以基础知识为重点,进行强化训练。“余力生”对现有教材进行新的组合和适当的渗透,侧重数学语言的积累与发展,进行思维方法和解题思路的训练。

二、教材的处理:教材是教师进行教学的客观依据。在进行分类教学后,原有的教材作为“基本生”学习的依据,而对“余力生”学习的内容就大胆改革,打破原有教材的格局,进行有机的重新组合,做到既不脱离他们的知识实际,学习起来不吃力,又让他们在学习中得到明显的提高,这就要求教师更深入地钻研教材,要认真地备课。

现行聋校数学教材基于聋生学习的特殊性,把普小学生六年时间的内容分散在九年学完,这样就造成了教材结构松散,内容重复。我利用教起始班的有利条件,在近几年的数学教学实践中,根据数学知识的体系和逻辑结构,参照普通小学的教材编排,对现行聋校全日制数学教材进行了大胆的组合与渗透。

“组合”是指把联系紧密而知识跨度不大的内容合起来,让聋生连贯学习,使他们较为系统地、全面地建立起有关概念,掌握运算法则,提高解题能力。如第一册数学只有20以内数的认识和10以内的加减法,我就把20以内的不进(退)位加减法提上来在第一学期学习。把求相关数和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的应用题组合起来学习,在分析对比中理清解题思路、掌握解题方法。把第四册的表内乘法与第五册的乘数是一位数的乘法连接起来学习,同样把表内除法与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连起来学习。这样的组合力求体现一个“精”字和一个“优”字。

“渗透”是指根据数学知识的系统与严密的特点,在掌握现有知识的基础上适当增加难度,再上一个台阶。如在学习“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应用题时,根据以前已学过的“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的应用题渗透进来学习。这样的设计既没有脱离聋生的知识实际,又抓住了解两步计算应用题的关键,抓住了新旧知识的“生长点”。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学的艺术在于不断地在学生面前呈现新的东西。通过观察、类比、迁移,启发了学生自觉地探索规律,积极思维的良好习惯。对“基本生”更是形成了一股无形的强大推力,从心灵深处产生了发奋努力,赶上“余力生”的内心动因。

三、课堂教学:实施分类教学,把“基本生”和“余力生”放在同一空间、同一时间进行学习,有别于优秀生的课后开小灶,对差生的课后补课,更不同于复式班的课堂教学结构。为了不增加教学时间,不增加聋生的学习负担,必须研究新的数学教学的方法,改革课堂教学的结构,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聋生在学习中最大的障碍就听觉的丧失而造成的语言障碍,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最大困难是与聋生的思维沟通——难以把教师的思维过程与聋生的思维过程统一起来。普遍存在教学结构松散,节奏缓慢,靠“题海战术”建立和形成数学问题与解题方法之间的条件反射。造成了教师教得累而学生学得苦的困境,酿成了学生的技能僵化、兴趣淡化、思维劣化的恶果。针对聋生学习数学的特点,我采用了“暴露思维,发展语言,典型引路,分层练习”的方法,对“基本生”要求“低起点、小步子”,争取每课不欠债。对“余力生”要求“同起点,高要求”,培养其独立思维能力,对数学知识的有关组成部分进行新的综合与提高,形成新的认识结构。

1.暴露思维、发展语言。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思维是智力的核心,教学的目的不仅是要使学生掌握课本知识,更重要的是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让他们掌握方法,学会思考,为后续学习夯实基础。语言是思维的载体,聋生的思维只有掌握了伴有规范语言的思维才是严密的,这就要求我们认真处理好学习数学知识时发展语言与思维的关系,克服“重结果、轻过程”的弊端。教师要把以语言为载体出现在课本上的结论,通过课堂教学将其思维的过程展示给聋生,传授给聋生。让聋生把学习过程中的思维过程暴露出来,时刻把握聋生的思维脉博,这样教师的教学才是有效的。如学习“有23张画片,每个同学分3张,一共可以分给几个同学?还剩几张?”这样一道“求一个数的里面有几个另一个数”的有余数的包含除法应用题时,我采用了①拿出23张图片让聋生分——在实际操作中掌握分的方法,得出结果。②说(写)出列式的根据:23张里面有几个3张还剩几张?——暴露思维过程。通过这样动手、动脑、眼看、表述,充分发挥了聋生的全部感官的作用,掌握了方法,积累了语言,打实了基础,避免了看到“一共”就用加法的僵化思维模式,增强了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学效率。

2.典型引路、分层练习。对在同一班中学习的两类学生要防止产生“自悲”与“自满”两种截然相反的情绪,在课堂教学中要把他们揉合在一起,让他们知识仍是一个紧密的集体,仍要互帮共同进步。在课堂学习中我对该两类学生采用了“相同起点,不同要求”的方法,对“基本生”是低起点小步子,还清旧债,不欠新债,步步为营,扎实前进。对“余力生”是同起点高要求,利用他们思维活跃,接受新知识速度快,让他们为“基本生”作好示范,当好“领头羊”。对“基本生”则积极引导他们参与学习过程,不做陪衬,着重进行双基训练。对练习设计中,重视练习的层次性。“基本生”以模仿性练习、单一性练习为主,“余力生”以变式性练习、综合性练习为主,同时鼓励“基本生”尝试完成“余力生”的练习题。如在学习一步计算的简单应用题时,“基本生”进行各类应用题的解题方法的强化训练,而对“余力生”则进行补条件、补问题、看数编题的训练,拓宽其解题思路,进行发散性思维的训练。为了缩短信息反馈的时间,及时了解聋生的学习情况,每堂课中坚持做到讲了、练习了、评了、作业本收了。

    实践证明,实施分类教学能调动两方面的积极性:教师乐教,聋生乐学,为聋生各自的发展创造了全新的空间。“余力生”的人数也从原来的两名逐渐增强到四名,教学进度也大大加快,既不增加聋生的课业负担,又大面积地提高了教学质量。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文章

相关专题

  • ·专题1信息无
  • ·专题2信息无
更多..·相关评论
    ·暂无相关评论
用户名: 游客: 电子邮件: 游客: 验证码:
评论内容:(100字以内)